顯示具有 閱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閱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9年12月12日 星期四

五億的Lemon、重啟閱讀量挑戰和數學卡關

米民,是米津玄師粉絲的通稱。
最近米民在幫米津的Lemon衝Youtube點擊數第一,我有空也就一直聽,結果本來唱不順的Lemon快要整個學會了呢。
發表至今也快兩年了,但這首歌的人氣一直不墜。

說實在我當初是看了田中圭唱Lemon破音的影片,想比較看看他唱的到底和原曲差多少,才去看Lemon的,就這樣認識了米津玄師。
有人說米民之所以稱為民,是因為民和神或某些比較高端的存在有對比的感覺,是對米津的推崇之類的。完全可以理解,看完MV後各種衝擊只能融化成一句:我看到什麼了?神仙嗎?(浮誇

這首哀傷的歌,是日劇法醫女王的主題曲,這齣劇大陸翻譯是不自然死亡,因為原名Unnatural,據聞米津作此曲時,他的爺爺去世了,所以歌裡多少摻雜了對亡者的思念。

整個MV演的也是一個類似追思會的場景,以我的理解,跳舞的女孩就是亡者,用肢體舞蹈試圖表達亡者的意念。女孩腳上的高跟鞋和米津腳上的高跟鞋是一模一樣的,代表米津和這女孩之間無法為外人道的最深層的羈絆、默契和思念。

米津大部分時間的表情是沒有表情,恍恍惚惚有如在作夢般,這非常震懾我,因為我知道當太強大的悲傷突然襲來,人心承受不住時,就是這樣的表情,表示米津對女孩的死並沒有任何心理準備,它就這樣發生了,他不知如何反應,腦袋和表情只能一片空白。
配上歌詞一開始,「如果是夢的話就太好了對吧」,實在讓人喘不過氣,我只要認真看Lemon基本都哭成狗。
尤其後來女孩跳舞跳到米津面前,但他什麼都看不到,那裡真是太痛。最後一段副歌,米津用自己的方式把整首歌的情緒爆發出來,非常帶感,我從此以後無法對他移開視線。

歌詞非常完美,每個曾經經歷失去的傷痛,沒有去逃避它,而是選擇坦然面對的人,Lemon都能代替你說出點什麼。

有人留言說他不懂Lemon是在紅什麼,我也只能說:孩子,你淺也不是你的錯啊,不要太自卑。

聽Lemon點我


幾年前我曾經非常熱衷累積閱讀量,就是會算自己一年讀幾本書那種,曾經一年讀到六十六本,而且都是新讀和值得一讀的才算入閱讀量,那種摺紙好好玩就不能算,這樣。

後來就不太玩這個,懶了,但是前幾天看到一本書叫大腦升級2.0,我又想要重啟閱讀挑戰了。因為這本書說透過習慣的培養是可以改變大腦連結的,讓我覺得好惋惜啊,我如果年年玩閱讀挑戰,現在閱讀力和理解力不知道變多好了。

所以2020雖然要讀的書有點多,還是來認真計算一下自己一年讀了多少值得稱得上閱讀量的書吧~~~

然後前幾天我讀基礎經濟學,真的是遇到一個大危機,我看不懂函數(跪
我記得我高中考函數的時候基本不超過三十分,從那時候開始數學就超爛,現在函數竟然又來找我了啊啊啊!(抱頭

無法繞過不讀,只好哭著去圖書館借了基礎的數學書,看看它們有沒有辦法教會我,或是我年紀一大把了到底有沒有長進。


2019年12月5日 星期四

風博士、英文版Paprika和《55歲開始的Hello life》

遣都參加了舞台劇風博士的演出,所以我跑去借了坂口安吾的《白癡》。

因為沒辦法到日本看劇,所以只在網路上看大家的觀後感。

事實上大叔的愛第二季的一連串爭議,遣都多多少少有被波及,但是他以在電視劇「緋紅」裡的演出和風博士的演出壓過了那些爭議,如今看來,叔愛第二季什麼的,實在是芝麻綠豆般的小事,像遣都這樣優秀認真的演員,不斷確實前進是唯一重要的事。

有的名人被網際網路上的輿論逼上絕路,有的人卻可以完全視那些雜音如浮雲。總覺得遣都對什麼是真正重要的事把握得非常精確啊,因為一生是有限的,必須好好分配這些有限的時間和心力,雖然大家也許多多少少知道這件事,但是執行得這麼徹底,真的需要鋼鐵般的內心和毅力。

一邊看著遣都這個月拿出的表現,突然覺得感慨。這個底迪很成熟啊,比我成熟一百倍有。



消失很久的米津最近終於發了推特,介紹奧運應援曲Paprika的英文版。
之前出了小孩五人組風鈴唱的版本,和米津自己唱的版本,這次是英文版,有米津的合聲。
米民不知道高興成什麼樣。

連結在此
Paprika

英文版是風鈴E組唱的,裡面有一個小黑人,腳上像裝了彈簧,幾乎是整支舞的動感擔當,而且他獨唱的那兩句也很優秀,天啊他才幾歲啊!!!MJ你轉世了嗎?(不要亂說

可是對我來說感覺真的真的真的太像了啊!!
結果這幾天有空就在看Paprika英文版的影片。
就當幫米津衝一下點擊數吧。


然後我發現我時間越少,閒書借越多。
而且有一堆會計民法經濟學要看,我就越想要開發新的菜色給小孩老公吃,順便逃避念書這樣(欸
想起自己學生時期也是這樣逃避功課,就覺得好懷念啊,人果然都不會變呢哈哈哈,我到底怎麼考上大學的呀哈哈哈,到底怎麼拿獎學金的呀哈哈哈哈............不過最後畢竟考上了獎學金也是一直拿,不由得自信就來了呢。

其實意外地喜歡抱怨有一堆書要念,覺得「有東西可以抱怨真不錯欸」,覺得這種狀態其實蠻有活力的,不過抱怨的當下也是真心在討厭念書。
看來我真的是笨蛋啊......(茶

睡前會看小說,最近看的一本,村上龍的《55歲開始的Hello life》,實在是太棒了,讓我忍不住又說出我要一輩子跟隨村上龍這種話,其實至今不知道對幾個作家發過這種豪語了,最後也沒特別表示什麼。

不過這本真的太推了,是由中篇小說構成的一本書,主題都是中老年會面臨的問題。

和老公離婚後,到婚介所遇到各種人的女人的故事,結局如此不落俗套,我記得我看完以後直接大喊好棒喔喔喔,還嚇到女兒。(現在腦子裡出現這個女人成功再婚這種猜測的人,你輸了,村上龍贏了)

面臨退休存款有點不夠,卻遇到了當遊民的老同學的男人的故事,讓我整個人哭成狗。(腦子裡出現借錢兩個字的人,你又輸了,村上龍又贏了)

退休後想要去旅行卻被妻子拒絕,在女兒建議下去找新工作的男人的故事。
因為和丈夫感情不睦,養了一隻狗,後來狗卻死了的女人的故事。
退休後一事無成,遇到喜歡的女人以為可以發展黃昏之戀的男人的故事。

我覺得村上龍的企圖是幫大家整理退休後面臨的生活巨變的心理調適問題,所以每個故事都是光明的,至少絕對不會讓人覺得心情沮喪,每個故事結尾,都能讓人隱隱發現一種類似答案的東西,會讓你思考很多。

在自己這個歲數就讀到這本,覺得真的很棒,因為故事很棒很生活化很真實,我完全沒有感覺到年齡議題會帶來的沉重感。真的學到很多。村上龍超強。

2019年9月8日 星期日

〔閱讀〕主要是想看懂財經新聞而讀的《看懂世界經濟的第一本書》

這本書我覺得初學者讀來還OK,雖然一堆新聞上才會看到的很像專有名詞的東西挺嚇人的,但裡面針對每個概念解釋得相當清楚。

這本書是日本人寫的,很多是日本方面的觀點和數據,但出版社編輯部很貼心地在需要的地方增補上台灣的情況和數據,讓我們自己不用再查找,這點要給編輯部按個讚。

財經方面的書也是很重時效性,所以我一借來就先翻出版日期,發現是2010年四月出版,也就是差不多金融海嘯那個時候。

2008年雷曼兄弟倒閉引發金融海嘯,新聞大到應該連不看財經新聞的人都有所耳聞。這本書就是寫在那個經濟低迷的時候,現在也過了快十年,我覺得看書中很多分析,我們也可以抓到一點經濟預測的本質。

首先,次級房貸這個概念被解釋得很清楚,加上旁徵博引,我很快就懂了,也知道美國那些金融商品背後運作的方式,以及為何次級房貸問題會引發全球的經濟動盪。要是我是投資人,根本不可能去買包含次級房貸債權的金融商品,但是美國的金融機構把它跟其他一堆商品混在一起,讓投資人看不出風險,自然沒有警覺。
我覺得這讓我重新思考指數型基金了,買一堆人家告訴你風險很低的東西,但不知道確切買了什麼,似乎也不是太好的投資方法。

書裡也會和常見的新聞做搭配,解釋一些很基礎的財經觀念,比如幣值的升值貶值、各國股市為何互相牽動、利率和通貨膨脹,以及什麼是WTO,什麼是FTA等等。
尤其想要搞懂各種貿易組織的人,很推薦借這本書來看看。我們新聞上也老是出現什麼貿易組織什麼貿易協定的,與其聽新聞說得不清不楚一知半解,不如想辦法搞懂,也省得老被別人帶風向。不管甚麼時候,能獨立思考還是比較好的。

書名標榜世界經濟,所以也對美元和歐元可能的消長做了解釋,還有寫到非常有趣的伊斯蘭金融。

然後,因為畢竟是快要十年前的書了,裡面有很多東西還是要自己多查證一下,比如說書裡的一些預測。
書裡說2015年油價可能一桶漲到一百二十美元,2020一百四十八美元,2025一百七十五美元,2030將破一桶兩百美元。
平行世界我是不知道,但我的世界現今油價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看到這裡我就學到了,如果有人聲稱可以預測什麼東西的未來走勢,還預測到二十年以後,我最好對那個人說的話多做點保留。

不過書裡提到的稀有金屬和極地的資源爭奪,確實是現今新聞的看點之一。稀有金屬的需求很大,所以資源回收也越來越重要,畢竟如果挖不到,就得用別的方法取得,稀有金屬對很多高科技產業來說都是必須的。

碳排放權交易是最讓我驚訝的,為了環保,現在碳排放權也可以買賣,如果在生產產品時努力降低碳排放量,就可以把排放權賣出去賺錢,相反的,如果碳排放量超過自己的碳排放權,就必須向別人購買,如此一來大家都會積極開發更環保的生產方式。

最後一章分析了各國的經濟情勢,介紹了當時很有名的金磚四國,還有接下來將會有高成長的一些國家,可想而知大部分都是開發中國家。

整本看完以後,對世界經濟的脈絡會有一個相當宏觀的認識,對市場的無法預測也會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2019年9月4日 星期三

〔閱讀〕孩子也該及早懂投資《真希望17歲就學會的金融知識》

然而原文書名明明就說十五歲,不知道為什麼出版社譯出來要加兩歲?因為算虛歲嗎?

現在的小孩,說幸福很幸福,說辛苦也辛苦,不說是為了配合教改,單說要提高自己未來的競爭力,接觸的知識面就必須比我們以前廣很多。

這本《真希望17歲就學會的金融知識》本來是我想幫自己金融知識打底借來看的,結果一看,發現他真的是以要給小孩子看為前提寫的。
裡面有卡通插畫人物和設計對話,還有用童話或故事為例解釋的財經觀念,就算小孩子也可以馬上聽懂。

比如說,書裡用籃球比賽的二分球和三分球來解釋高風險高報酬的概念。
書裡用美國NBA選手二分球和三分球成功率來計算,顯示雖然二分球平均成功率比較高,但是如果投籃累積的次數多了,計算下來卻是進籃率低的三分球得到的平均分數更多。
於是一個只會投二分球的選手,和一個除了二分球以外也投三分球的選手,長期下來得分的差距就會很可觀了。
投三分球雖然風險較大,報酬卻也較高。

另外,書裡也會教孩子分散風險的觀念。
這不只與投資有關,有時候與人生中各種選擇也有關。
桃太郎為什麼要挑選三種不同的動物來當夥伴。
以戰力來說,猴子和狗顯然比較高,為什麼不全部挑狗,組成戰力高強的隊伍呢?
答案是因為,桃太郎並不知道到了鬼島以後等待他的是什麼,所以找擁有各種專長的夥伴,比較能分散風險。
孟嘗君雞鳴狗盜的故事更能說明為什麼需要不同專長的夥伴。誰會知道將來小偷和會學雞叫的人能派上用場呢?

有特殊專長的人通常平常派不上用場,但真正需要他時,會變得只有他能派上用場。
所以我覺得這個分散風險的觀念,也和自我投資有關。現在不是一直提倡小孩要有才藝嗎?然而與其學大家都會的才藝,不如開發自己的興趣,發展屬於自己的才藝。
熱門的才藝,我們就需要和別人拚本事,較冷門的才藝只有我們會,用心培養累積,也許反而會變得更有競爭力。
我就曾經在網路上看過某些學歐系語言的,根本不愁沒工作,現在想想真是羨慕,早知道我當初也學阿拉伯語什麼的就好了。

讀了幾本財經相關的書以後,我發現金融知識並不是專門拿來跟錢打交道的,而是跟我們生活中許多決定都有關,學金融知識,可以改變思考方式,除了可以避免被騙錢和避免變得太偏執以外,對設定往後人生方向也是很有幫助的。
比如說投資最應該考慮的三要素,時間、風險和報酬。不讀這些書,我就不會知道原來時間這麼重要。
網路上有些話,意思大概是想要做什麼大事,最好的開始時間是十年前,第二好的就是現在。
我現在才知道道理在哪裡。
用教育來打比方好了,我從女兒兩歲時開始培養她閱讀的愛好,睡前一定幫她念故事書,平時她如果要求我念,有時間我也會盡量念,曾經一本巧虎一天念了五十次唸到我想吐的地步。
現在她十歲,看完一本安德魯克萊門斯的《不要講話》(三四百頁的兒童小說)只花了兩天,而且每天只看不到一小時,因為我們會規定閱讀時間以保護視力。
照這樣下去,等她大學畢業了,有很高的機會她會成為一個終身閱讀學習者,我將不用擔心她跟不上時代的腳步。
她小時候我做的小小投資,得到巨大收益
數學當然也是一樣的狀況,我記得她五歲時我每天花十分鐘讓她做可汗學院的線上題目,她不懂,我們就關掉電腦,我來解釋給她聽。
我曾經為了解釋一題加法,一天就做那一題,因為女兒不懂進位,我想盡辦法,最後是用
十元的玩具硬幣當教具才讓她學會。另外,她上可汗學院做題目時,我可以對天發誓我沒有發過半次脾氣。
於是,從一開始的一天一題,到現在,她的數學成績越來越好。我在推薦可汗學院那篇文章裡也已經分享過了。

如果教育是這樣,那麼理財也完全一樣。
從前投資被妖魔化,被說成是投機或賭博,但事實上投資學課本上就會清楚界定這三者的不同了。不過這些先不說,畢竟我讀的還不深入。

年輕人擁有的時間是他們投資時最大的助力。
試想,一個四十歲才開始存錢的人,和一個二十歲就開始存錢的人,誰退休前更有可能存到目標金額?當然是二十歲,而且他每個月所需拿出來儲蓄的錢還更少,他在投資上可以承擔的風險更大,所以更可以靈活設計投資組合。
如果早早就分配好各種帳戶,把自己的薪水妥善處置,不但可以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也可以讓自己的人生有更多選擇。
所以我打算要慢慢把這些觀念餵養進女兒的腦袋裡,希望讓她比我更懂得如何掌握自己的未來。

2019年8月30日 星期五

〔閱讀〕我讀了《有錢21招:寫給低薪族的理財觀念魔法書》

因為想要建立財經知識的基礎,所以最近在找一些符合我自己程度的大眾化理財書籍。當然我還是先從圖書館借啦,打底而已,就先不花錢。

然後我就借到這本2010年的書。
有點久了,有些論點也許會過時,但是我想自己程度也沒好到有辦法跟上新話題新論點的程度,這本書又似乎寫得很淺顯,我就還是借了。
一如往常,為了賣書,書名稍嫌澎風,沒賺什麼錢的人可能以為本書會提供什麼美好願景,其實也沒有啦,書裡主張想要有錢還是得有固定收入和努力儲蓄,但是書裡介紹很多平衡投資組合的方法,說得非常淺顯,連我都看懂了不少。

作者一直在提醒讀者,個人理財應該有什麼樣的態度。
首先我們必須以宏觀的角度看待這輩子的所有收支,包括我們的經濟潛力,每天瑣碎的花費和可能的負債。
當作者說,一個剛從學校畢業的二十幾歲女孩雖然口袋空空,其實卻是百萬富翁,就是把她的經濟潛力算進去了,因為年輕,時間是站在她那邊的,投資對她來說就更有利,只要她規律儲蓄並且規畫好投資組合,有很大的機會能在退休時擁有豐厚的報酬。看完以後馬上後悔自己沒從二十歲開始儲蓄投資。

另外有一個觀念我覺得作者說得也很棒。
他說如果有人投資了一筆錢,報酬率是4%,但也同時欠了卡債,利息是15%,那麼不如先把卡債還完才是最棒的投資,要不然債務都要吃掉投資賺的錢了。
這也是一個看待個人理財比較宏觀的角度吧,如果完全只把投資帳戶裡的錢當錢,每個月要負的卡債利息卻不當錢,想想也是蠻呆的。
如果以這個角度來看,貸款買車或買奢侈品也一點都不划算,可以一次結清就結清,或是消費應該考慮經濟能力和必要程度,用一台車能生活,就沒必要借錢再買另一台。
當然作者也不是要大家都過清苦生活,他是建議大家好好規劃每個月薪水,劃分一部分出來儲蓄或投資,剩下的支付日常費用,剩下的可以支付娛樂費用。他還建議大家,奢侈品並不會帶來快樂,買東西不如買體驗,比如和家人去旅遊之類的。
這樣就可以有玩到有存到,年老了也不怕沒錢支付退休後的各種支出了。
我覺得書裡宣揚的理財觀念都蠻健康的,看完後會覺得我也應該好好理財了,如果我有財的話。

接下來作者會解釋,只有儲蓄是不夠的。
舉個例子好了,三十年前五百萬可能夠買透天厝,今天五百萬在某些區域可能只能買廁所。
三十年前我們學校對面麵店一碗雞絲麵十元,今天有些店吃一碗雞絲麵七十元。
單只有存款是跟不上通貨膨脹的,如果有人三十年前存了五百萬放到今天,領出來時他會發現錢縮得好小,小到讓他想哭。
所以作者認為錢應該拿去投資,只有投資有辦法讓我們的錢不受通膨太大的影響,到我們退休時仍然夠用。

但是投資好可怕啊輸光了怎麼辦!
不是叫你去賭場賭錢,是叫你去投資。
作者一直強調,投資並不是要打敗市場,而是要達成目標。
雖然投資有時跟賭博很像,但是有各種分散風險的方式,書裡也提供了很多種投資組合,作者比較建議的是股票60%,債券40%。也就是風險比較大的股票60%,其他比較沒有風險的40%,債券那一部分,有的也可以換成避險的黃金或不動產基金。
比較年輕的話,作者建議股票百分比拉高到70%,因為股票雖然風險高,但是報酬率卻比較好,年輕能承受更多風險,所以可以多買點股票。

但作者不建議把全部的錢壓在同樣一支股票或同樣產業類型的股票或自己公司的股票上,那都風險太大,雞蛋不能放同個籃子裡,分散風險,股市動盪的時候就比較沉得住氣,不會隨便交易。
然後股票交易所需的手續費,也算在投資的損失裡,這樣想,就比較不會瘋狂進出。
書裡詳細講解了更多投資組合的調整和觀念,有興趣可以找來看。

書裡還蠻常看作者提到401K計畫,這是美國的退休福利計畫,其實作者很多投資建議會以投資人有加入401k計畫為前提,因為可以少繳很多稅金,所以作者就會一直建議大家,加入這個計畫,然後利用這個帳戶做各種投資組合的平衡,可以降低投資風險又不用繳太多稅。

台灣比較像401K計畫的東西可能是勞保吧?但有關勞保可不可以拿來投資以及如何操作,我就不太知道了,可能近期會查查看或請教別人。


總之,這本是不錯的理財入門書,因為連我都看懂,而且頗有收穫的,推薦大家也看看。







2019年8月26日 星期一

〔閱讀〕重讀《紙牌的秘密》的心得

上次讀是高中的時候,裡面很多情節都忘光了,所以拿來重讀一次。

我會劇透。

我會劇透。

我會劇透。




喬斯坦賈德的《紙牌的秘密》和《蘇菲的世界》都蠻有名的,就是作者藉由故事來介紹一些哲學的入門概念,用的同樣都是大腸包小腸的故事結構,大故事包著小故事,大故事和小故事又環環相扣。
只是比起《蘇菲的世界》,《紙牌的秘密》童話故事的氛圍更重。
難怪我在圖書館借的這本封面大喇喇地貼著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如果可以克服這個厚度,小朋友應該會喜歡讀這個奇幻故事。

雖然整本書的最大重點是在問「我們是誰,我們從何而來」這個終極哲學問題,但也有稍稍聊到蘇格拉底和柏拉圖這些哲學家,或藉由伊底帕斯的故事討論命運等等,因為主角小男孩的爸爸很愛哲學。
由於主角小男孩年紀也不大,爸爸說話的口氣就會很淺顯易懂,作者本身也是老師,對於把虛無飄渺的哲學問題用小孩有興趣的方式說出來頗有一套。

小男孩手裡那本小圓麵包書講述的故事,和小男孩有非常切身的關係,隨著劇情的推演,讀者會越來越好奇。
我覺得這大概是《紙牌的命運》和《蘇菲的世界》最不同的地方,前者更重故事的情節,後者太多哲學資料要讀,如果一開始對哲學沒多大興趣,看著看著很可能就放下了。

書裡有一段我覺得不錯。

我覺得好可惜,活著的感覺如此美妙,人們卻淡忘了這種感覺。我們把生命的存在視為理所當然,習以為常,忘了活著是什麼感覺,直到我們身體又要和世界說再見了,我們才猛然想到,原來我們曾經活過

幾乎可以拿來總結這整本書的意圖。

作者很喜歡問,人們對外星人那麼好奇,難道都沒有發現人類生存在地球上也是一件超神奇的事嗎?

如果覺得自己能活著是一件很神奇的事,就不會輕易浪費人生,所以我覺得大人讀讀這本書也是不錯的。

就像日本文學《徒然草》裡說的:人生在世,來日方長的想法,是片刻都不能有的。

2019年8月19日 星期一

〔閱讀〕《我們叫它粉靈豆》,校園生活和語言學!

找到一本適合十歲的女兒看的書,外表看起來有點厚度,大概快兩百頁,其實每頁排版不會太多字,作者行文詼諧流暢,故事節奏拿捏得又好,讀起來很輕鬆,有助於建立小孩閱讀自信,讓他們覺得「哇,我也能讀那麼厚的書了耶」。


書名可能會讓人有點疑惑。
其實故事就是在說一個小男孩遇到了一個嚴格的新老師,想要刻意搗蛋一下。
那個老師叫他寫了一篇報告,他就以報告為靈感想出一個搗蛋方法,就是創造一個新字,讓它成為在大家口中廣傳的字。
他的行為帶出某些事件,造成了某些後果。
故事的結局非常溫馨感人,有巧妙但合理的反轉。
看這本書,增進閱讀能力同時還可以學到一點語言文字學概念。

一個文字之所以成為文字,是透過大家約定俗成的。
大家都同意那個字是那個意思,那個字才能成為眾人認可的字。

我記得女兒一歲多的時候,每次想要我抱她起來,都會說「愛你」。
她為什麼會認為這兩個字是這樣用的,確切情況我不知道,大概是我有幾次抱她時都說了愛你,或是某次她牙牙學語說愛你時,我很高興地把她抱起來了。
總之一歲多的她一定接收到某種訊號,足以讓她判定,只要伸出雙手,說出「愛你」兩個字,就可以成功操縱我把她抱起來。
她說「愛你」的口氣,有點像在說「水水」或「飯飯」,有時候她說了幾次我沒反應,她還會邊跺腳邊生氣的說「愛你!!!」
後來,小她四個月的雙胞胎堂弟們看她這麼說,好像學起來了,竟然也在想要抱抱的時候伸出雙手對他們的媽媽說「愛你」。
如果這兩個字的用法感染更多小寶寶,我女兒可就成功開發新的語法了,可惜到堂弟這就打住了。
女兒長大以後,也漸漸了解,想要抱抱有更精準正確的表達方式,「愛你」的特殊用法從此只存在於美好記憶中。

不過孩子們是怎麼學習語言的,人類的語言是怎樣運作的,每當我要解釋這件事,會跟她說這個往事。
而《我們叫它粉靈豆》用一整本故事,把這件事解釋得更清楚。
故事中的小男孩想要他創造的字變成現實生活中真正的字,使用了非常機智的方法。
雖然他覺得他只是在對抗老師,但是老師看得比他更長更遠。
書裡面寫說這是老師和那個小男孩的戰爭,但是作者其實沒有明確說出到底誰贏了,我覺得這是可以好好咀嚼的地方。
這本書不只替我們演示一個新字如何出現,也讓我們看到真正的教育家應該有的態度。

小朋友的書,如果要做到讓小朋友真的主動想讀,而不是被老師家長逼著讀,是非常難的。
搗蛋似乎總是最好的主題。
我女兒一聽到故事裡的小男孩故意搗蛋,就拿起書來翻。
這有點類似想要小孩吃點營養的食材,就把食材和他喜歡吃的東西一起做成料理一樣。
而其實這本書裡,搗蛋根本不是重點,重點被作者擺在每一頁的字裡行間。
初步滿足了心裡小小的叛逆慾望以後,精彩的故事會帶著孩子學習和思考,這是成功的青少年讀物才能辦到的事。
這本《我們叫它粉靈豆》已經受到無數讀者肯定,看它前面40頁竟然都是推薦文就知道了。
然後討厭被劇透的,建議跳過所有推薦文,老實說我有被雷到。

2019年8月5日 星期一

〔閱讀〕有關提升閱讀理解力和《如何閱讀一本書》

讓我來說個有關閱讀理解力的哀傷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我還是一個高中生,當時得了一種不裝文青就會死的病,不斷嘗試拿自己的面子開玩笑,比如說拿本浮士德在通勤的時候假裝在看,其實整整半小時都在同一頁根本一個字都看不懂。
又比如說看了經典文學小說以後,拿去推薦同學,發現所有同學記得的內容都比自己還多,評語還超精準等等。

我都懷疑自己高中大學怎麼讀過來的了,但這就是我們教育神奇的地方,用背的就行了喔

但在所有黑歷史中最黑暗的一章,當屬《紙牌的秘密》了。
國中同學推薦我的時候,我以為是教你怎麼變紙牌魔術的書,所以一臉嫌棄,但是當我上了高中以後真的拿起來讀的時候,卻發現還滿有趣的。

於是我只讀兩章就跑去推薦同學這本書了。
我也不知道我在想什麼,只讀了不到四十頁就跑去跟同學大放闕詞,當時我就是個極欲把文青兩個字紋在臉上的蠢蛋。

然後同學竟然也被我講得很感興趣,就和我借那本書。
我不好意思跟她說我講得天花亂墜但其實我花了一個月只看了不到四十頁,大概就看到三十九頁而已但整本書有快四百頁我全部看完可能明年,所以我只好先借她了。

兩天後,書還回來了。
我很驚訝,我以為她覺得不好看所以還我。
結果她說她看完了。
她看完了。
她看完了。(當時這句話也是這樣持續迴盪

她很喜歡,還滔滔不絕說了一堆我根本不知道的情節。
原本以為兩天看完是掰的,但那些從她口中說出的細節狠狠打了我的臉。
當下我以為我自己有閱讀障礙。
事實上我當時的閱讀理解力確實相當低下。
那個兩天看完《紙牌的秘密》的同學,在我印象中非常親切,永遠笑口常開,成績似乎輕鬆就名列前茅,我看起來像天書的數學和物理化學,她說她覺得很有趣。
我一個月只勉強看了幾頁,她卻能兩天消化一本厚厚的小說,我想她應該不是虛張聲勢,而是真的覺得課業對她來說並不是一種壓力而是樂趣吧。

這就是閱讀理解力之所以重要的地方。

這也是這幾年大家一直在強調從小就必須培養小孩閱讀,把閱讀能力和競爭力連結的原因。

前幾天看到有人在網路上問,為什麼他看一本書只有短短一句心得,別人卻能從書中得到很多實用的知識和技能。
我覺得這和手機遊戲差不多。
如果你打一場怪只掉幾個金幣,別人打一場卻掉一堆等級超高的道具,那會是為什麼?
因為你等級低啊。
那如果想要等級高的道具該怎麼辦?
把等級練高一點囉。
(閱讀能力和鋼琴實力一樣,課金效果不大,還是得靠自己努力。)

我大概直到大學畢業都還呆呆的,書拿來就是死啃,後來遇到《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經典巨著才有顯著改善。
雖然書名有點好笑,有人覺得閱讀還要你教嗎,啊就拿來翻開就看......相信我,這本書會讓你少走很多冤枉路。

其實《如何閱讀一本書》主要在教的是如何閱讀那種知識性書籍,比如說某些科普書,或看起來很難讀的超級文學經典那類,那如果連那些書都有辦法讀,對稀鬆平常的書就更容易上手了。
而且《如何閱讀一本書》是從最基礎的閱讀開始討論的,所以如果你平常不太讀書,或是不是很會讀也不用怕,就算只看前面幾章也會有顯著進步,等到覺得自己實力增強了,再慢慢挑戰後面幾章也是可以,因為我就是這樣,當初根本不可能一次消化這本書。

這本書會告訴你,閱讀是有層次的。
小學畢業後,每個人都該具備基礎閱讀的能力,也就是看書的時候,已經不會遇到太多生字需要查找。
接下來的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理想狀態下應該是大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但是大部分的人其實直到大學仍停留在基礎閱讀。
其實如果熟練這些閱讀技巧,不只學習更有效率,畢業了以後要自我進修也完全不成問題。

而面對不一樣的書,應該有不同的閱讀策略。
千萬不要遇到《桃太郎》和《時間簡史》都用一樣的態度一樣的方法讀。
不是每本書都需要聚精會神地看,在開始看一本書之前,搞清楚自己的目的。
如果是為了放鬆而看的,就不要太緊繃。
如果是為了學習,態度最好更主動。

有的書很難讀,有時候雖然對書的主題很有興趣,可是光看封面就卻步了。
這時候不要怕,先用點小技巧和書打好關係吧。
書的封面封底和目錄先瀏覽一次,自己抓出這本書的基本方向,然後翻幾章有興趣的,找幾個段落讀一讀,找到感覺以後,就從頭讀到尾,看到不懂的不要停,讀過去就對了。然後寫下疑問或比較難的段落,開始想辦法拆解這本書的內容。

其實如果是一本很有程度的書,從頭讀一次,就算沒有全部讀懂,你也比完全沒讀的時候厲害多了。
很棒的書就像經驗值很多的怪一樣,會讓你一直成長。

希望充實自己,或希望小孩提升閱讀能力的,推薦這本超級閱讀經典。
閱讀也像打手遊一樣,有讀就一定有經驗值。
只不過容易讀的,那些小小怪,經驗值累積比較慢。
如果想要讓自己閱讀能力大躍進,可以選擇挑戰更強的怪。
《如何閱讀一本書》就是教你怎麼打更強的怪。
就算一直打輸,你的經驗值還是會用飆的成長,絕對值得一試。




2019年8月1日 星期四

〔閱讀〕太宰寫的人間失格看完也許沒什麼,連伊藤的改編人間失格都看了的我根本是勇者

人間失格,號稱日本史上銷售前三名的小說,我以前曾因為聽說看了人間失格的人會自殺敬而遠之。(我真的超貪生怕死

後來實際讀了以後,覺得那句話未免太過偏頗,甚至有點譁眾取寵的意圖。
雖然人間失格確實是一本極其憂鬱苦悶的書,但是會讓人自殺是言過其實了,我認為一定也有人讀了以後,覺得有人把書中描寫的真實寫出來真的太好了(我個人覺得很痛快)。太宰治畢竟不是隨隨便便擠身文豪之列的。

然後伊藤潤二改編的人間失格啊......我本來認為自己不可能敢看,但是最近只要逛書店我就跑去架上看它,拿起包了膠膜的書翻來翻去,好像這樣可以偷看到一點內容還什麼的,還抱怨書店怎麼只有二三集。

所以我最終還是找來看了。

先報告漫畫封面那個字。
原來不是因為伊藤弄得很血腥恐怖啦雖然說這方面他的確有盡力,是因為兒童不宜的場面太多。太宰在書裡盡量晦澀地描寫的地方,伊藤整個沒在管你會不會看了不蘇胡全部給我畫得一清二楚。

漫畫裡我最喜歡的部分,應該是主角大庭葉藏的同學竹一拿梵谷自畫像給他看的那段。

書裡寫:

唉,這群畫家受到名為人類的魔鬼傷害與恫嚇,最後選擇相信幻影,結果在光天化日的大自然中看到了活生生的魔鬼。他們非但沒有藉由插科打諢的方式來掩飾自身的恐懼,還努力忠實的描繪出親眼見聞,如同竹一說的,他們勇敢地畫下了「魔鬼的畫像」。

漫畫裡呈現了梵谷自畫像哥雅的農神吞噬其子,和莫迪利亞尼的畫,然後讓主角流出眼淚。這段畫得讓我有點莫名感動。

不過最震撼的還是漫畫裡面,葉藏終於成年以後,穿著和服和外掛,一臉不詳的表情。這個真的有讓我起雞皮疙瘩,有種太宰治就是這樣鍊成的啊的感覺......

至於漫畫讓我有點不太喜歡的部分就是太多額外的屍體和鬼魂了。
雖然我能了解伊藤是恐怖漫畫家,他的作品總要有某種氛圍,但是我覺得越是橫生枝節,就會越把故事帶離原本的人間失格越遠。
我是原著控我承認。
不過伊藤的人間失格,畢竟不是他全然為太宰服務而產生的作品,也摻雜了他自己的見解和創作,不能太怪他。


人間失格四個字最普遍的解釋是失去了做人的資格,太宰治自己在小說裡也有這樣的話,不過我越讀越覺得,與其說只有主角一個人人間失格,不如說其他某些角色也不見得就是那麼夠格

有人在網路上批評書中主角,說他拿了一手好牌卻打爛了
那種人可能真的完全沒有感受過面對人類的恐懼吧。

我很怕去美容院剪頭髮,尤其是我不熟的美容院,但就算是去習慣的美容院也很怕。
同樣害怕看牙醫。
要讓幾乎不認識的人把手放在頭上或嘴巴裡,想起來有多可怕到令人發抖,知道箇中滋味的人大概不多吧。
我曾經表面上笑著和理髮師天南地北地聊,藏在斗篷底下的手卻用力握到手心都被指甲弄痛了,而且那完全是無意識的,直到發現了以後,才知道自己竟然一直死命握緊拳頭。
通常不是遇到危險才會那麼做嗎?
不是,我只是去剪頭髮,而且我表面上一直在笑,甚至大部分時候別人還覺得我活潑。
我知道葉藏那種「因為大家喜歡活潑的人,所以我要裝得活潑」的心理。
但其實我們最享受的是窩在角落靜靜看書或聽音樂或畫畫,甚至自己唱歌。
活潑對我們來說並不會使人精神奕奕,而會耗費大量心神,會使人疲憊。

有人很難理解人間失格裡葉藏為什麼那麼生活,我多少可以了解。
葉藏,或說太宰治本人,應該比我敏感一百倍,又聰明一百倍吧。
所以他怕人群怕得比我厲害,家庭關係又淡薄,幾乎倚靠心靈力量而生卻沒有任何心靈支柱,他一定活得非常痛苦。

人間失格能到今天仍暢銷不墜,應該是有許多人明白,書中的葉藏,或太宰治,並不是因為把手上的好牌打爛了才死的,而是必然要那樣死去的吧。
至少我很希望是如此,否則太宰治就太可憐了。

2019年7月24日 星期三

〔閱讀〕哇塞最近太宰治是怎樣!——我開始讀太宰治了

前幾天才發現伊藤潤二畫的太宰治。
大喇喇的......
其實這兩個人的結合沒有足夠的勇氣我也沒辦法看......人間失格都夠恐怖了還把他搞成怪談伊藤你到底......
等女兒十八歲以後再叫她看然後告訴我心得好了
或是誰已經看過把心得留言給我也可以,感恩

不止這本,太宰作品心機很重的改版也擺出來了。
邪惡的七九折標籤啊,我能倖免多久呢(抖

我才在想為什麼突然一堆太宰跑出來,今天就發現日本又拍太宰治電影了啦!!
而且是小栗旬演的!!
並不是演人間失格小說裡的故事,而是演出太宰治本人的故事喔!也就是小栗旬扮演的是太宰治本人耶!

小栗旬!
小栗旬我可以!!!

太宰治本來就以帥著稱!
雖然他最有名那張照片沒有帥到我,但有一張他披著外掛的照片可以看出來他真的不醜!(欸
眼框很深鼻子很挺!
重點是他的文章,可以把他帥度提升一億萬倍!(所以臉的立場到底在哪

我讀文豪野犬的時候不太認識太宰,所以最近想說努力讀讀看人間失格(這本我至少借了又還三次,每次都沒真正翻開)。
由於每次看人間失格都對不到電波,所以借了另一本介紹太宰治的書來幫助入門。
《一本讀懂太宰治——拿刀前先讀讀太宰吧》
新潮文庫編的,編得超用心,就算是我這種沒什麼內涵的讀者,透過這本書也可以輕易感受到文豪的魅力從何而來。

如果跟我以前一樣,一直很疑惑太宰治到底在紅什麼?
啊他不就無病呻吟的廢物嗎?不就很會自婊而已嗎?憑什麼當文豪啦?
如果曾經跟我一樣沒禮貌的這麼想的話,可以從新潮文庫這本開始,慢慢認識太宰。

這本書的副標題拿刀前先讀讀太宰吧就取自重松清寫的太宰治推薦文的副標,書裡也有收這篇推薦文。
雖然副標題聽起來像文學幹話,但重松清的文章還蠻有感染力的,可以感受他對太宰濃濃的愛。

我還蠻討厭為了充實自己而讀書的,如果一本書讓我覺得他企圖要充實我,我就會很反胃很倒彈,和學生時代看到課本的反應一樣。
看書就是因為想娛樂,和看電影聽音樂一樣,要聽自己喜歡的,作品最終要能帶來心理上的放鬆和愉悅,比如說就算看復仇者聯盟4的時候哭成狗,最後仍然是滿足的,像那樣的我才會喜歡看。
我一直沒辦法看太宰的書,應該是因為我之前覺得他太純文學太經典,應該蠻硬的不好消化。
現在我慢慢覺得他也挺有趣的了。

有本書叫《安靜就是力量》,裡面寫到,由於我們的社會認可的是活潑外向的人格特質,所以很多內向者會強迫自己變得外向,但是因為逼自己活潑很勉強,所以會對內向者造成極大的心理負擔。
我在想,太宰的所謂「當小丑」是不是就是這樣。
沒有辦法以自己本來的面貌得到任何肯定,所以就覺得是自己的錯,自己不適合活在世上之類的。
在我們這個時代批評他想太多,其實是不體貼的。
批評任何人想太多都不太厚道我覺得。

太宰最棒的地方就是他的文章誠實到對自己很殘忍。
他會紅則是因為後世越來越多人從文章裡讀到他的溫柔,然後很多人需要他這種溫柔這樣。
就算沒什麼文學根底的我也讀得出來。

好啦有空歡迎多去書店或圖書館櫃子上看看太宰好嗎大家?
他雖然人很怪但是真的很需要關注。

2019年7月23日 星期二

〔閱讀〕類型小說挑戰盤點

剛好十年前,就2009年,我跟自己說要來挑戰類型小說,就每種類型都挑幾本看得順眼的讀一讀開開眼界。

然後我就忘了。(欸

不過十年來誤打誤撞,也完成了一些閱讀書單,現在紀錄一下。

歷史

首先我歷史小說還是半本都沒看哈哈。
有段時間在看日劇信長協奏曲,有借寫織田信長的小說,不過一個字都沒看就放到逾期又被我還回去了。借來的書大概都這樣,一半以上拿來放的。

我是有看瑯琊榜,不過那個不算歷史小說,是架空歷史的網路小說。
我也有看西遊記原著,不過那個是魔幻,不是歷史,歷史上玄奘自己去取經超克難。

輕小說

拜動畫卡通推波助瀾之賜,我有克服一開始對輕小說的抗拒。
台輕看過在座寫輕小說的全都有病一集,林綠的那本叫什麼我忘了,還有一本尖端的我也忘了。(欸
日輕的話為美好的世界獻上祝福兩三集,文豪野犬一集,文豪野犬外傳一集,果然我的青春戀愛喜劇搞錯了一集。很久以前看過文學少女一集。

有閒錢書櫃又有位置的話我會繼續買下去的有文豪和果青這兩部。
文豪編劇不錯,果青我喜歡渡航老師的行文風格。
其他就很像在看漫畫,可以稀哩呼嚕看過去,我個人是不會太想看第二次,覺得有些輕小故事比漫畫差,尤其後期很容易崩壞。
然後我不確定圖書館戰爭系列和有川浩老師的書到底算不算輕小,我個人不會把有川浩視為輕小作者啦,我覺得她等級比較高。

奇幻小說

除了魔戒和哈利波特,我就黑塔了吧。一直有重複翻的也是黑塔。
怪物先生也看過,但不是我想像中波瀾壯闊的奇幻,結尾有點虛。
我一直提不起勁看冰與火之歌。

恐怖小說

我大概心情真的很低潮的時候就會拿史蒂芬金的書來看,這是非常有用的紓壓方式。
史蒂芬金的恐怖小說大部分不會真的太血淋淋,可是還是很嚇人,他有他的方式,能喚醒你內心深處或年幼時的恐懼。就你本來已經忘記,但他會用文字狠狠提醒你這樣。
他的IT改編的電影我不敢看第二遍。
最近第二集要上了,我不敢進戲院看但還是會去找片子來看,但是大概也不會看第二遍因為我很俗辣。
我支持牠是出自粉絲的愛。因為史蒂芬金是我男神。

除了史蒂芬金以外,我覺得乙一的暗黑童話也把我嚇到快挫屎,還有伊坂幸太郎的不然你搬去火星啊,簡直人類惡意的濃縮和集合,雖然這兩本應該算純文學,但是恐怖程度狠甩史蒂芬金十條街,想被嚇可以去看看。

推理小說

這個類型也是看到很習慣了,沒事就圖書館拿幾本看看。
想要純粹紓壓,我會看本格推理或新本格,比較重解謎,看得比較輕鬆。
松本清張那種社會派推理會讓人心情沉重,我覺得想要充實自己或開拓一下眼界的時候才會去看。所以我通常不會看。
最近有種適合青少年看的,有點介於輕小說和小說之間的推理,像初野晴的春夏推理事件簿,蠻推薦剛想嘗試推理小說的小朋友讀的。


以上。



除了歷史小說以外,各種類型我算是都有去熟悉。
歷史小說我覺得真的要一個契機,我試過很多次了,但就是半本都沒有成功讀完。

現在比較想接觸的是青少年小說。
想看有什麼不錯的,以後推薦給我女兒看。
目前看到有一本檸檬圖書館寫得不錯,很推。
張友漁和陳郁如的青少年小說好像挺紅的,最近可能會找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