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我還是一個高中生,當時得了一種不裝文青就會死的病,不斷嘗試拿自己的面子開玩笑,比如說拿本浮士德在通勤的時候假裝在看,其實整整半小時都在同一頁根本一個字都看不懂。
又比如說看了經典文學小說以後,拿去推薦同學,發現所有同學記得的內容都比自己還多,評語還超精準等等。
我都懷疑自己高中大學怎麼讀過來的了,但這就是我們教育神奇的地方,
但在所有黑歷史中最黑暗的一章,當屬《紙牌的秘密》了。
國中同學推薦我的時候,我以為是教你怎麼變紙牌魔術的書,所以一臉嫌棄,但是當我上了高中以後真的拿起來讀的時候,卻發現還滿有趣的。
於是我只讀兩章就跑去推薦同學這本書了。
我也不知道我在想什麼,只讀了不到四十頁就跑去跟同學大放闕詞,當時我就是個極欲把文青兩個字紋在臉上的蠢蛋。
然後同學竟然也被我講得很感興趣,就和我借那本書。
我不好意思跟她說我講得天花亂墜但其實我花了一個月只看了不到四十頁,大概就看到三十九頁而已但整本書有快四百頁
兩天後,書還回來了。
我很驚訝,我以為她覺得不好看所以還我。
結果她說她看完了。
她看完了。
她看完了。(當時這句話也是這樣持續迴盪
她很喜歡,還滔滔不絕說了一堆我根本不知道的情節。
原本以為兩天看完是掰的,但那些從她口中說出的細節狠狠打了我的臉。
當下我以為我自己有閱讀障礙。
事實上我當時的閱讀理解力確實相當低下。
那個兩天看完《紙牌的秘密》的同學,在我印象中非常親切,永遠笑口常開,成績似乎輕鬆就名列前茅,我看起來像天書的數學和物理化學,她說她覺得很有趣。
我一個月只勉強看了幾頁,她卻能兩天消化一本厚厚的小說,我想她應該不是虛張聲勢,而是真的覺得課業對她來說並不是一種壓力而是樂趣吧。
這就是閱讀理解力之所以重要的地方。
這也是這幾年大家一直在強調從小就必須培養小孩閱讀,把閱讀能力和競爭力連結的原因。
前幾天看到有人在網路上問,為什麼他看一本書只有短短一句心得,別人卻能從書中得到很多實用的知識和技能。
我覺得這和手機遊戲差不多。
如果你打一場怪只掉幾個金幣,別人打一場卻掉一堆等級超高的道具,那會是為什麼?
因為你等級低啊。
那如果想要等級高的道具該怎麼辦?
把等級練高一點囉。
(閱讀能力和鋼琴實力一樣,課金效果不大,還是得靠自己努力。)
我大概直到大學畢業都還呆呆的,書拿來就是死啃,後來遇到《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經典巨著才有顯著改善。
雖然書名有點好笑,有人覺得閱讀還要你教嗎,啊就拿來翻開就看......相信我,這本書會讓你少走很多冤枉路。
其實《如何閱讀一本書》主要在教的是如何閱讀那種知識性書籍,比如說某些科普書,或看起來很難讀的超級文學經典那類,那如果連那些書都有辦法讀,對稀鬆平常的書就更容易上手了。
而且《如何閱讀一本書》是從最基礎的閱讀開始討論的,所以如果你平常不太讀書,或是不是很會讀也不用怕,就算只看前面幾章也會有顯著進步,等到覺得自己實力增強了,再慢慢挑戰後面幾章也是可以,因為我就是這樣,當初根本不可能一次消化這本書。
這本書會告訴你,閱讀是有層次的。
小學畢業後,每個人都該具備基礎閱讀的能力,也就是看書的時候,已經不會遇到太多生字需要查找。
接下來的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理想狀態下應該是大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但是大部分的人其實直到大學仍停留在基礎閱讀。
其實如果熟練這些閱讀技巧,不只學習更有效率,畢業了以後要自我進修也完全不成問題。
而面對不一樣的書,應該有不同的閱讀策略。
千萬不要遇到《桃太郎》和《時間簡史》都用一樣的態度一樣的方法讀。
不是每本書都需要聚精會神地看,在開始看一本書之前,搞清楚自己的目的。
如果是為了放鬆而看的,就不要太緊繃。
如果是為了學習,態度最好更主動。
有的書很難讀,有時候雖然對書的主題很有興趣,可是光看封面就卻步了。
這時候不要怕,先用點小技巧和書打好關係吧。
書的封面封底和目錄先瀏覽一次,自己抓出這本書的基本方向,然後翻幾章有興趣的,找幾個段落讀一讀,找到感覺以後,就從頭讀到尾,看到不懂的不要停,讀過去就對了。然後寫下疑問或比較難的段落,開始想辦法拆解這本書的內容。
其實如果是一本很有程度的書,從頭讀一次,就算沒有全部讀懂,你也比完全沒讀的時候厲害多了。
很棒的書就像經驗值很多的怪一樣,會讓你一直成長。
希望充實自己,或希望小孩提升閱讀能力的,推薦這本超級閱讀經典。
閱讀也像打手遊一樣,有讀就一定有經驗值。
只不過容易讀的,那些小小怪,經驗值累積比較慢。
如果想要讓自己閱讀能力大躍進,可以選擇挑戰更強的怪。
《如何閱讀一本書》就是教你怎麼打更強的怪。
就算一直打輸,你的經驗值還是會用飆的成長,絕對值得一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