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4日 星期三

〔閱讀〕孩子也該及早懂投資《真希望17歲就學會的金融知識》

然而原文書名明明就說十五歲,不知道為什麼出版社譯出來要加兩歲?因為算虛歲嗎?

現在的小孩,說幸福很幸福,說辛苦也辛苦,不說是為了配合教改,單說要提高自己未來的競爭力,接觸的知識面就必須比我們以前廣很多。

這本《真希望17歲就學會的金融知識》本來是我想幫自己金融知識打底借來看的,結果一看,發現他真的是以要給小孩子看為前提寫的。
裡面有卡通插畫人物和設計對話,還有用童話或故事為例解釋的財經觀念,就算小孩子也可以馬上聽懂。

比如說,書裡用籃球比賽的二分球和三分球來解釋高風險高報酬的概念。
書裡用美國NBA選手二分球和三分球成功率來計算,顯示雖然二分球平均成功率比較高,但是如果投籃累積的次數多了,計算下來卻是進籃率低的三分球得到的平均分數更多。
於是一個只會投二分球的選手,和一個除了二分球以外也投三分球的選手,長期下來得分的差距就會很可觀了。
投三分球雖然風險較大,報酬卻也較高。

另外,書裡也會教孩子分散風險的觀念。
這不只與投資有關,有時候與人生中各種選擇也有關。
桃太郎為什麼要挑選三種不同的動物來當夥伴。
以戰力來說,猴子和狗顯然比較高,為什麼不全部挑狗,組成戰力高強的隊伍呢?
答案是因為,桃太郎並不知道到了鬼島以後等待他的是什麼,所以找擁有各種專長的夥伴,比較能分散風險。
孟嘗君雞鳴狗盜的故事更能說明為什麼需要不同專長的夥伴。誰會知道將來小偷和會學雞叫的人能派上用場呢?

有特殊專長的人通常平常派不上用場,但真正需要他時,會變得只有他能派上用場。
所以我覺得這個分散風險的觀念,也和自我投資有關。現在不是一直提倡小孩要有才藝嗎?然而與其學大家都會的才藝,不如開發自己的興趣,發展屬於自己的才藝。
熱門的才藝,我們就需要和別人拚本事,較冷門的才藝只有我們會,用心培養累積,也許反而會變得更有競爭力。
我就曾經在網路上看過某些學歐系語言的,根本不愁沒工作,現在想想真是羨慕,早知道我當初也學阿拉伯語什麼的就好了。

讀了幾本財經相關的書以後,我發現金融知識並不是專門拿來跟錢打交道的,而是跟我們生活中許多決定都有關,學金融知識,可以改變思考方式,除了可以避免被騙錢和避免變得太偏執以外,對設定往後人生方向也是很有幫助的。
比如說投資最應該考慮的三要素,時間、風險和報酬。不讀這些書,我就不會知道原來時間這麼重要。
網路上有些話,意思大概是想要做什麼大事,最好的開始時間是十年前,第二好的就是現在。
我現在才知道道理在哪裡。
用教育來打比方好了,我從女兒兩歲時開始培養她閱讀的愛好,睡前一定幫她念故事書,平時她如果要求我念,有時間我也會盡量念,曾經一本巧虎一天念了五十次唸到我想吐的地步。
現在她十歲,看完一本安德魯克萊門斯的《不要講話》(三四百頁的兒童小說)只花了兩天,而且每天只看不到一小時,因為我們會規定閱讀時間以保護視力。
照這樣下去,等她大學畢業了,有很高的機會她會成為一個終身閱讀學習者,我將不用擔心她跟不上時代的腳步。
她小時候我做的小小投資,得到巨大收益
數學當然也是一樣的狀況,我記得她五歲時我每天花十分鐘讓她做可汗學院的線上題目,她不懂,我們就關掉電腦,我來解釋給她聽。
我曾經為了解釋一題加法,一天就做那一題,因為女兒不懂進位,我想盡辦法,最後是用
十元的玩具硬幣當教具才讓她學會。另外,她上可汗學院做題目時,我可以對天發誓我沒有發過半次脾氣。
於是,從一開始的一天一題,到現在,她的數學成績越來越好。我在推薦可汗學院那篇文章裡也已經分享過了。

如果教育是這樣,那麼理財也完全一樣。
從前投資被妖魔化,被說成是投機或賭博,但事實上投資學課本上就會清楚界定這三者的不同了。不過這些先不說,畢竟我讀的還不深入。

年輕人擁有的時間是他們投資時最大的助力。
試想,一個四十歲才開始存錢的人,和一個二十歲就開始存錢的人,誰退休前更有可能存到目標金額?當然是二十歲,而且他每個月所需拿出來儲蓄的錢還更少,他在投資上可以承擔的風險更大,所以更可以靈活設計投資組合。
如果早早就分配好各種帳戶,把自己的薪水妥善處置,不但可以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也可以讓自己的人生有更多選擇。
所以我打算要慢慢把這些觀念餵養進女兒的腦袋裡,希望讓她比我更懂得如何掌握自己的未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